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2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1574篇
测绘学   231篇
大气科学   2800篇
地球物理   519篇
地质学   1738篇
海洋学   37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31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东Ⅱ、Ⅲ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颋 《中国地震》2011,27(1):92-98
利用山东地区实测的Ⅱ类场地358个钻孔和Ⅲ类场地140个钻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计算了各个钻孔不同超越概率的土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ks,结果表明:(1)同类场地土层放大系数ks值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既有相对集中性,也有离散性;(2)随着基岩面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ks值降低,且Ⅲ类场地ks值降低较Ⅱ类的更为明显;(3)Ⅱ类场地随着基岩输入面埋深的增加,ks值呈增加趋势,约达20m深后基本趋于稳定,而Ⅲ类场地基岩输入面埋深的增加对ks值的影响不甚显著;(4)Ⅱ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ks值(1.47)略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使用的全国平均ks值.本文尝试讨论了山东地区Ⅱ、Ⅲ类场地不同强度基岩峰值加速度输入的ks调整值.  相似文献   
102.
汶川8.0级特大地震汉源县震害特点与烈度异常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汉源县地震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前人在该区已取得的成果资料,采用综合分析、类比等方法,对汉源县地震烈度异常区震害及造成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汉源县建筑物破坏形式以水平地震作用造成的“X”型剪切破坏为主,竖向地震造成的破坏较少。地震波传播路径、场地土层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三者的耦合是造成汉源县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其中场地土层中占优势厚度的砾石层是造成场地地震波放大的主要内因。本文取得的初步结论为更加深入地科学研究本区地震烈度异常的原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全站仪坐标导线外业施测时的检核方法和内业几种严密平差方法。  相似文献   
104.
Stochastic weather generators are statistical models that produce random numbers that resemble the observed weather data on which they have been fitted;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 cal simulations. For modeling daily precipitation in weather generators, first-order Markov chain-dependent exponential, gamma, mixed-exponential, and lognormal distributions can be used. To examine the perfor- mance of these four distributions for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 they were fitted to observed data collected at 10 stations in the watershed of Yishu River. The parameters of these models were estimated using a maximum-likelihood technique performed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Parameters for each calendar month and the Fourier series describing parameters for the whole year were estimated separately. Bayesian infor- mation criterion, simulated monthly mean, maximum daily value, and variance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 fitness and performance of these mod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gnormal and mixed-exponential distributions give smaller BICs, but their stochastic simulations have overestimation and underestimation respectively, while the gamma an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s give larger BICs, but their stochastic simulations produced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very well. When these distributions were fitted using Fourier series, they all underestimated the above statistics for the months of June, July and August.  相似文献   
105.
In this paper, seasonal prediction of spring dust weather frequency (DWF) in Beijing during 1982-2008 has been performed. First, correlation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tecedent climate signals during last winter that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pring DWF in Beijing. Then, a seasonal prediction model of spring DWF in Beijing is established through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 which the systematic error between the result of original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averaged over the last 10 years, is corrected.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climate signals occurring synchronously with spring dust weather, particularly meridional wind at 850 hPa over western Mongolian Plateau, are also linked closely to spring DWF in Beijing. As such, statistical and dynamic prediction approaches should be combined to include these synchronous predictors into the prediction model in the real-time operational prediction,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pring DWF in Beijing, even over North China. However, realizing such a prediction idea in practice depends essentially on the ability of climate models in predicting key climate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spring DWF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06.
北京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要素预报质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东  尤凤春  杨波  范水勇  陈敏 《气象》2011,37(12):1489-1497
使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对BJ-RUC系统预报的北京15个观测站的逐时2 m温度、相对湿度、1小时降水量和风速等地面要素质量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BJ-RUC系统预报的2 m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实况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各要素的预报性能不尽相同。结果表明:(1)对于2 m温度的预报,±1℃误差的准确率为0.2~0.5,±2℃误差的准确率更高;预报性能与预报时效无明显关系;温度预报准确性与季节和日变化有关,春、秋季优于冬、夏季,夜间优于白天。(2)对相对湿度的预报整体偏低,夏季白天偏低、冬季白天偏高。(3)对1小时降水的预报,无论全年还是夏季,晴雨预报准确率很高;对0.1 mm降水的TS评分在0.2左右。(4)对不同站点的预报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对平原地区,即海拔高度较低的站点预报性能相对较好,15个站点中,对北京的代表站点(南郊观象台)的预报最为准确;对山区站点的预报性能相对较差,对海拔最高的延庆站的预报性能最差。总体来说,BJ RUC对站点要素预报的变化趋势较好,预报准确率较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要素预报与季节、日变化及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具体应用时还需做适当订正。  相似文献   
107.
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谌志刚  王婷  汪瑛  冯业荣 《气象》2011,37(8):936-942
利用2007—2008年两年7—10月广东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雷达资料、对应的GRAPES模式资料以及地市台站上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实况,把瞬时大风〉17.2 m·s^-1、冰雹、龙卷作为强对流发生的依据,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根据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的输出GRAPES资料,结合雷达CAPPI数据,计算单体的各层风速、温度、湿度、有效位能等环境特征量,将单体特征和模式计算的单体环境场要素以及强对流发生实况,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程,据此对发生于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进行0~1小时临近预报。用预报成功率(POD)、虚假警报率(FAR)和关键成功指数(CSI)衡量方法的预报性能。共有5540个有效样本参与回归计算,31个因子中有12个引入了回归方程,建立的预报方程在阈值取为0.26时,得到的预报成功率POD为0.73,虚假警报率FAR为0.61,关键成功指数CSI为0.338,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前汛期预报性能;从实际的预报能力来看,在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中,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得到的空报率和漏报率都要低于前汛期,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广东后汛期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  相似文献   
108.
边界层风廓线仪多普勒频谱高度图综合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志根  丁若洋  郑杰  陈浩君  查亚峰  李建成  胡平 《气象》2011,37(8):1006-1017
文章介绍了边界层风廓线仪多普勒频谱高度图的原理,并且给出了无降水、有降水、降雪、速度折叠、地物杂波、外界信号干扰等典型的多普勒频谱高度图型。研究发现,多普勒频谱高度图除了可以从中提取测风产品所需的数据外,该在线显示的图形还实时提供了许多其他潜在的气象信息,并可用于:连续监视测站上空天气;提前了解测站上空风的垂直切变;发现并确定降水起始时间;在线估测风向风速;实时判别降水云底高度和0°层的范围;验证和解释风羽剖面图产品中的奇异现象;帮助固定和移动风廓线仪选址;诊断风廓线仪系统故障;评价风廓线仪系统软/硬件性能优劣等。文章指出:深入发掘边界层风廓线仪在降水天气系统中进行高时间密度探测的潜力,使得它可以晴雨两用,对今后将边界层风廓线仪配备到一般气象观测站,提高单站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意义深远。文章还对当前商业化的边界层风廓线仪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以满足频谱在线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9.
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3个方面设计了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评估的流程,并对北京地区187个自动气象站1998—2009年逐时气温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建设初期重点兼顾城区和山区的布设策略,为北京区域气候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北京地区正常运行的自动气象站发生中度和重度缺测的站点相对较少,离散和轻度连续的缺测较集中,具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错误发生率最高为3.8%,大多数年份错误发生率均在1%以下,可见自动气象站错误数据相对较少;尽管可疑数据涉及的站点相对较多,但经空间一致性检查后,有超过50%可归并为正确数据。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0.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过程的热力异常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洋  吴统文  陈葆德 《高原气象》2011,30(6):1526-1533
利用中国604个地面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各等压面温度和环流场资料,从地面和大气垂直热力结构配置及其气候异常的角度出发,诊断分析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冰冻过程的形成。结果表明,冻雨受灾的核心区域约为108°~113°E和25°~28°N范围,在该区域内2008年1月平均地面气温〈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